药械组合(Drug-Device Combinations, DDCs)产品指由药品与医疗器械共同组成,并作为一个单一整体上市的医疗产品。与药品或医疗器械相比,药械组合产品通常具有更好的疗效、安全性、使用便利性及患者用药顺应性,在慢性疾病管理、癌症治疗、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。
药物释放研究是药械组合产品开发中的核心评价体系,旨在系统解析药物从器械载体中释放的动态过程及其生物学影响。
01研究内容
根据《药械组合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》,药械组合产品药物释放研究需涵盖以下维度:
1、释放动力学:量化药物从器械中的释放速率、累积释放量、突释效应及残余释放特征(如零级/一级释放模型);
2、局部-系统暴露平衡:评估药物在靶组织(如血管壁、骨缺损区)的滞留浓度与全身循环暴露量(Cmax/AUC)的关联性;药物含量测定、渗透压、pH值等检测标准。
3、载体-药物互作:分析器械加工工艺(如涂层固化、骨水泥聚合)对药物化学稳定性、生物活性的影响。
展开剩余79%02研究必要性
1法规强制要求
各国监管机构(如FDA, EMA, NMPA)都发布了相关指导原则或考虑要点:
中国NMPA:明确要求药械组合产品需提供药物释放动力学数据(引用《指导原则》第三(七)条),重点关注局部组织浓度与系统毒性的阈值关系;
美国FDA:根据21 CFR 4.4,需证明器械载体未改变药物的PK/PD特性(如释放速率超限需重新定义安全边际);
欧盟MDR:要求对药物-器械协同作用进行定量分析(Annex XVI),若药物暴露量超出已批准范围需补充临床前数据。
2产品安全性验证
局部毒性风险:器械靶向释放可能导致局部药物浓度远超常规给药水平(如血管支架涂层药物在血管壁的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00倍),需通过组织分布研究验证安全性;
系统暴露控制:药物意外进入全身循环可能引发剂量依赖性毒性(如抗菌敷料中银离子全身蓄积),需建立体外-体内释放相关性(IVIVC)模型预测风险。
3产品安全性验证
释放曲线优化:药物过早释放(突释效应)或过慢释放(如骨修复材料<10%释放/月)均可能导致治疗失败,需通过加速老化试验(ASTM F1980)模拟长期释放行为;
载体适配性验证:器械材料(如金属支架/可降解聚合物)的理化特性直接影响药物释放效率,需通过溶出度测试(USP<724>)筛选最佳载药方案。
03明捷服务
明捷医药基于NMPA/FDA/CE最新法规框架,提供覆盖研发、检测、申报全链条的药械组合产品药物释放研究解决方案,主要包括药物-器械相互作用分析、药物释放动力学建模、局部毒性评估以及稳定性联合研究。
1服务矩阵
药物-器械相互作用分析
依据《指导原则》三(三)条
评估涂层工艺对药物活性的影响输出化学相容性报告
药物释放动力学建模
符合《指导原则》三(七)条要求
提供体外释放曲线(0-720h)
局部毒性评估
参照《指导原则》三(六)条
开展光敏/神经毒性试验(适用颅内器械等高风险场景)
稳定性联合研究
同步执行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(YY/T 0681)与药物降解测试(ICH Q1A),输出交叉验证报告。
2服务优势
全要素覆盖的合规体系
药物基本信息深度建档:
含化学结构式/晶型/溶剂残留(符合《指导原则》三(二).1条)
独创"三阶释放模型":
模拟器械植入后急性期释放/稳态释放/残余释放(适配血管支架/骨修复材料)
耐药性评估方案:
针对抗菌涂层器械,建立ISO 20776-1标准下的最小抑菌浓度(MIC)测试
监管预沟通支持
提供NMPA属性界定预判服务(48h快速响应)
植入类器械专属方案:按《指导原则》三(七)条要求设计巴马猪冠状动脉多支架重叠植入试验
3适用产品
血管介入器械
关键研究场景:支架重叠使用的最高暴露剂量PK研究
法规条款:第七(七)条
含药骨修复材料
关键研究场景:骨水泥聚合过程对药物活性的影响评估
法规条款:第三(三)条
抗菌敷料
关键研究场景:创面微环境下的药物释放速率修正模型
法规条款:第三(五)条
预填充美容器械
关键研究场景:注射深度对局部组织Cmax的影响分析
法规条款:第三(七)条
发布于:上海市满盈网配资-满盈网配资官网-在线炒股配资-配资股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