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之际,冯德莱恩果然在中美之间变了调。对美国表现得软弱无力,迟迟推迟反击;对中国却强硬出击,提出了三项苛刻条件。
特朗普政府近期再出重拳,宣布自8月1日起,对欧盟和墨西哥商品加征高达30%的关税。这一突如其来的举措,直接将欧盟推到了悬崖边缘。然而,更让人惊讶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反应,简直堪称“迷惑行为大赏”:不仅推迟了原定于7月15日针对美国210亿欧元商品的报复关税,还急忙表态愿意继续谈判。这种“不还手就认输”的态度,连欧盟内部人士都觉得难以接受。
欧盟各成员国对此反应分歧明显,俨然成了一场政治版的“罗生门”。法国总统马克龙直接发难,呼吁加快准备反制措施;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持不同意见,主张通过谈判争取公平协议;德国则内部摇摆,经济部长倡导务实应对,副总理却高调放话要采取强硬反制。
这番吵吵嚷嚷暴露出欧盟在面对美国压力时的战略迷茫。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冯德莱恩团队递交给美国的谈判方案竟然没有任何具体行业细节,简直就是一张“空白支票”。
当欧盟还在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头疼不已时,冯德莱恩却忽然转而对中国发难。她在欧洲议会公开向中国提出三大要求:谴责俄罗斯、接受所谓的“去风险”政策、配合欧盟的全球议程,甚至威胁称这将是中欧关系的“试金石”。
这样的操作让人哭笑不得——面对美国软弱无力,面对中国却重拳出击。美国学者莉安娜·菲克斯一针见血地指出:欧盟手中根本没有什么有力的“中国牌”,中欧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,这种虚张声势的威胁注定徒劳无功。
与此同时,欧盟试图联合抗压,一方面计划与同样受到美国关税冲击的加拿大、日本等国展开合作,协调应对策略;另一方面又迅速与印尼签署自由贸易协定,努力推动贸易多元化。
说起来,欧盟这次真是把手中好牌打得一塌糊涂。当年美国刚宣布加征关税时,欧盟本应立刻进行对等反制,但他们却迟迟拖延,搞什么“战略忍耐”。如今,最佳反击时机一过,反倒让特朗普政府越发肆无忌惮。
必须认识到,30%的高额关税对欧洲经济来说几乎是“致命一击”。欧洲制造成本本已居高不下,竞争力有限,现在价格再涨三成,消费者怎会买账?
冯德莱恩的应对更加令人失望。不敢对美国说“不”已属软弱,竟然还主动推迟反制措施,明摆着是在告诉特朗普:“您爱怎么打就怎么打,我绝不还手。”
美国的作风众所周知——专挑软柿子捏。如今欧盟这副逆来顺受的模样,无疑正中了特朗普的下怀。
更滑稽的是,欧盟在美国面前唯唯诺诺,转头却对中国挥舞重拳。这种“软柿子专挑硬捏”的双重标准,不仅无法解决自身经济困境,还将严重损害中欧关系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欧班列每年运输的货物价值不可小觑,是连接亚欧供应链的重要“大动脉”。欧盟若执意将政治议题绑架于经贸合作,无异于自断财路。
眼下这场戏码暴露出欧盟深层战略困境:既想保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,又不愿失去中国市场;既害怕与美国正面冲突,却又想在亚太地区有所作为。这种左右摇摆的姿态,最终只会两头落空。
现实是残酷的:美国对欧盟毫不手软地挥舞关税大棒,而中国始终保持市场开放。孰是孰非,明眼人一看便知。
从更宏观角度观察,欧盟的困境为各国敲响警钟:在大国博弈中,缺乏独立自主战略的国家注定成为棋子。如今欧盟就像个蹩脚的杂技演员,一边讨好“老东家”美国,一边想在“新伙伴”中国面前摆谱,结果不但没赢得掌声,反而摔了个四脚朝天。
归根结底,冯德莱恩这套“欺软怕硬”的策略,既糊弄不了美国,也吓唬不住中国,最终买单的只能是欧洲的企业和消费者。
当布鲁塞尔的政客们在会议厅内高谈阔论时,不知道有没有想到:那些因关税战失业的工人,那些因供应链断裂而倒闭的小企业,他们的生活谁来保障?
这场关税博弈仍在继续,但结局已露端倪:一个缺乏战略定力的欧盟,注定要在中美夹击中艰难求生。
或许,当欧洲企业大规模外迁,失业率飙升之时,欧盟的官僚们才会幡然醒悟:尊严不是乞讨来的,而是靠实力争取的。只是到那时,恐怕已经来不及挽回局面了。
满盈网配资-满盈网配资官网-在线炒股配资-配资股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